赤皮病又称出血性腐败病,赤皮瘟、擦皮瘟等。赤皮病是草、青鱼的主要疾病之一。此病多发生于2-3龄大鱼,当年鱼也可发生,常与肠炎病、烂鳃病同时发生,形成并发症。 该病主要危害草鱼、青鱼、鲤鱼、团头鲂等多种淡水鱼类,在我国各养鱼地区,一年四季都有流行, 但是以水温25—30C时为流行盛期。
赤皮病发病主要原因是什么
由荧光假单胞菌引起的。(只有当鱼因捕捞、运输、放养使鱼体受机械损伤,或冻伤,或体表被寄生虫寄生而受损时,病原菌才能乘虚而入,引起发病。)
发病症状
1.病鱼行动缓慢,反应迟钝,衰弱、离群独游于水面。在鳞片脱落和鳍条腐烂处往往出现水霉寄生,加重病势,发病几天就会死亡。
2. 病鱼头部颜色明显变深,体表局部或大面积出血发炎,鳞片脱落,尤其以鱼体两侧和腹部最为明显。鱼鳍基底部或整个鳍充血,末端腐烂,常呈现扫帚状,俗称“蛀鳍”。上下颌以及腮盖部分充血发炎,呈块状红斑,鳃盖内表面的皮肤形成圆形或者不规则形的透明小窗。但注意与疥疮病相区别,疖疮病的初期鱼体表面也发炎充血,鳞片脱落,但局限在小范围内,且红肿部位高出体表。
如何防治
避免机械损伤,定期改底消毒(改底王(过硫),聚维酮碘,戊二醛)2-3亩;
增强抵抗力(超能复合酶,免疫多维)拌料100斤,服用5-7天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