鱼类生活在水中,靠鳃呼吸,鱼鳃对鱼类来说 特别重要但又十分脆弱,说它重要, 鱼的鳃等同于我们人类的气管,是鱼类的呼吸器官,作为在水里的生物,鱼要生存 缺它不可。鱼鳃的每一片是由很多的 既多又细的鳃丝组成,鳃丝里面含有大量的毛细血管,所以鱼的鳃是鲜红的,鳃丝的物质构成非常脆化,并且毫无保护之类物质,稍有外力即可破坏, 说它脆弱即在于此。另外,鱼的鳃无时无刻都 与水交融,如果水中存在有大量病原体时就很容易感染到鳃上。因此,就鱼而言, 鱼鳃的发病率最高,并且 治愈难度很大。由因鱼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,稍有病变都会影响到鱼类的正常呼吸,鱼类就会发生象我们人类因呼吸不畅而导致的 "窒息"伤害,所以,如果施治不及时,死亡率很大。因此,“ 养鱼先养水,治病先治鳃”之说是完全符合实际且并无夸大。

一、细菌性烂鳃病该如何防治?
经常使用氨基酸NEM等活菌制剂调节水质(碧水营养液,果酸开胃解毒液,调水大王)2-3亩;在调节水质的同时间隔进行改底(底改王,过硫);定期用(新杀虫灵6号+氯氰菊酯)杀虫;定期使用菌毒消(浓戊二醛溶液,聚维酮碘)2-3亩.

二、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性烂鳃病的相同点
发病部位均是鱼鳃,且鳃丝均出现一定的缺损、腐烂、粘泥、水肿等症状,吃食量明显下降,鱼体消瘦,多漂浮在水面或无规律地沉浮游动,严重时会出现" 假浮头"现象,因为鱼鳃是鱼类的呼吸器官, 呼吸器官出问题了,氧气呼吸当然不足,即使水中不缺氧但仍出现类似水中缺氧的浮头。

三、细菌性烂鳃病和寄生虫性烂鳃病的不同点
(1)由细菌引起的烂鳃病
①病原体多是鱼害粘球菌、柱状黄杆菌等致病菌引发,镜检 并无寄生虫,见有大量细长的菌体即可作出初步诊断。
②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会充血发炎,中间部位腐烂呈圆形或不规则透明小窗,“ 开天窗”是其 典型特征。
③鳃丝多呈暗红色,糜烂严重, 粘液较少。
④多数病鱼无规律沉浮,靠池边漫游,身体发黑,尤以 头部发黑最为明显 。一般不跳跃。
⑤多 并发,常伴有赤皮病、肠炎病等。

(2)由寄生虫引起的烂鳃病
① 病原体是寄生虫,用 显微镜检查可见鳃隐鞭虫、车轮虫、半眉虫、孢子虫、三代虫、指环虫、中华鳋等。取少许鳃丝或从鳃上刮取少许粘液,在显微镜下观察,看到大量虫体后即可确诊。
②鳃丝多为淡红色或鲜红色,因虫体撕咬刺激而鳃丝 肿胀发炎明显, 多粘液包裹鳃丝。
③病鱼的鳃盖内表面组织一般无损,不充血,即: 没有“开天窗”现象。
④多数病鱼整日浮于水面,因虫体撕咬而 痛痒难忍常有跳跃,体色无明显变化。